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七章(2/6)

东面的这六七个人,有男也有女,一学究气,这是现在很有名气的“百科全书派”;南面这一团,为首的是个神情严谨的中年人(这是讨论会中唯一的中年人),叫许哲生,垂着皱纹刻的额,似乎总在苦思苦想,这群人被称为“改革先锋派”许哲生及其同伴们是中国农业改革的先行者;西面这一群,以范丹林为首的,是一群年轻的经济学家,人们称他们为“经济智团”;北面,就是商易和李向南为心的这群人了,差不多都当着“官”或经理,或厂长,或县委书记,或政策研究人员,他们被称为“改革稳健派”当然,人们是自然而然坐成这样的,也并不很分明。还有许多较小的“思想集团”和个人,或散落于大群中,或三两一伙地簇集在亭四角,于四大集团间的“接合”、“边缘地带”

人们纷纷着了烟。商易也掏着,猛了一:“怎么着,又是三十秒冷场,这惯例就破不了?”他嘻嘻哈哈地说“关于大趋势,咱们讨论过,关于怎么办,诸位更是天天在研究,今天把大伙儿约到一块儿,是要正面接一下。你们不讲,我可要开始了,我一张嘴,可就跑收不住缰了。”

“什么?”人们都不懂了。

她的方案太卓越了。不愧为张抗。她不是难看的小姑娘。她与她的方案都站立住了。

众人笑了,他也笑了。他太明白这冷场是因为什么了,人人都在认真地考虑发表一个像样的演讲,神经便都板住了。他才不会这样煞有介事呢。他是走到哪儿就说到哪儿。人们相互之间不很熟,恰恰给了他一个特殊地位:中心的地位,联络各方的地位,因而也是一个组织者、领导者的地位。他心中掠过一个思想:领导者,有时不过是因为在一个中心的联络者的位置上而已。

现在,各“思想集团”都簇拥着他们各自的领袖坐在四面。

着从早到晚和各人聚会的。上瘾。北京思想活跃的年轻人没有人不知他。谁也不太尊敬他,谁也不轻视他。很多时候,大家都需要他。

譬如,今天这“景山讨论会”就是他牵召集的。他绝非公认的思想领袖,但惟有他和各“思想集团”都有着直接联系。

夫妇俩坐在李向南旁。他们曾和李向南在一个公社队,是李向南的崇拜者。李向南到左右簇拥着他的力量。他们讲话比自己讲话,更让他到自己的分量。

“我认为中国的大趋势,简单说,就是对‘文化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走灯,就是转着圈,每个人都简单扼要地发个两三分钟的言,这个言应该是你的思想宣言。但每人发布自己的思想纲领时,又不要互不相,要和前面发言者的不同观展开辩论。这就是和辩论相结合。概括起来就是:发表宣言的同时行实质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一定要讲自己的宣言。最后,人人都转圈讲过话了,我们就能在已经展开的思想面积上找到中心的争论,在那里发现有价值的东西。”

她,张抗,很认真地开了。“我提个议…”她说。她长得不好看,满脸雀斑,又矮又小,像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实际上她已经快三十岁了,而且在北京颇有知名度。她的几篇关于情婚姻的洋洋万言曾引起广泛反响。人们很难把她的相貌与她那笔锋犀利的论文统一起来。她与丈夫都是研究理学的,丈夫已去国留学,她也将国。她明明知那些初次见到她的人会因为她的相貌到失望,她经常遇到这令人难堪的失望,噢,你就是张抗?她知,此刻有人正在接耳地议论:“她就是张抗?”她不在乎。她就是她。她是勇敢的,无所顾忌的,就像她的文章一样。要生活得幸福,首先要生活得勇敢。她坦然地笑了笑,接着说:“咱们的讨论会最好采取走灯和辩论相结合的方法。”

“我打炮吧。”他,焦莽安,一个不足二百人的泵厂厂长。胖而且壮,脖颈上一颗又圆又大的脑袋,已经开始秃,脸眉大,一乎乎的憨厚劲儿。“你说完,我给你补充吧。”她,叶枫,焦莽安的妻,是大学的经济系讲师,一个苗条练的女人,挨他坐着。

他很满意自己此刻所的位置。为了这位置,他可以心地很多事,白天黑夜地张罗,累死都不要。但为了抵御别人侵占这位置,他也时常有些狭隘的考虑。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