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君一起被赐死于杜邮,埋葬在华池。司靳之孙司昌,是秦国主冶铸铁的官员,生活在秦始皇时代。蒯聩玄孙司卬(áng 昂),曾为武安君将并带兵攻占朝歌。诸侯争相为王时,司卬在殷地称王。汉王刘攻打楚霸王项羽之际,司卬归降汉王,汉以殷地为河内郡。司昌生司无泽,司无泽担任汉朝市长之职。无泽生司喜,司喜封爵五大夫,死后都埋葬在门。司喜生司谈,司谈了太史公。
太史公从师唐都学习天文,从师杨何学习《易经》,从师黄学习家理论。太史公在建元至元封年间官,他忧虑学者不能通晓各学派的要义而所学悖谬,于是论述、儒、墨、名、法和德六家的要旨说:
《周易·系辞传》说:“天下人追求相同,而谋虑却多多样;达到的目的相同,而采取的途径却不一样。”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和家都是致力于如何达到太平治世的学派,只是他们所遵循依从的学说不是一个路,有的显明,有的不显明罢了。我曾经在私下里研究过之术,发现它注重吉凶祸福的预兆,禁忌避讳很多,使人受到束缚并多有所畏惧,但家关于一年四季运行顺序的理,是不可丢弃的。儒家学说广博但殊少抓住要领,费了气力却很少功效,因此该学派的主张难以完全遵从;然而它所序列君臣父之礼,夫妇长幼之别则是不可改变的。墨家俭啬而难以依遵,因此该派的主张不能全遵循,但它关于本节用的主张,则是不可废弃的。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却刻薄寡恩,但它辨正君臣上下名分的主张,则是不可更改的。名家使人受约束而容易失去真实;但它辩正名与实的关系,则是不能不认真察考的。家使人神专一,行动合乎无形之“”,使万丰足。家之术是依据家关于四时运行顺序之说,收儒墨两家之长,撮取名、法两家之要,随着时势的发展而发展,顺应事的变化,树立良好风俗,应用于人事,无不适宜,意旨简约扼要而容易掌握,用力少而功效多。儒家则不是这样。他们认为君主是天下人的表率,君主倡导,臣下应和,君主先行,臣下随从。这样一来,君主劳累而臣下却得安逸。至于大的要旨,是舍弃刚与贪,去掉聪明智慧,将这些放置一边而用智术治理天下。神过度使用就会衰竭,过度劳累就会疲惫,和神受到扰,不得安宁,却想要与天地共长久,则是从未听说过的事。
家认为四时、八位、十二度和二十四节气各有一宜、忌规定,顺应它就会昌盛,违背它不死则亡。这未必是对的,所以说家“使人受束缚而多所畏惧”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的重要规律,不顺应它就无法制定天下纲纪,所以说“四时的运行是不能舍弃的”
儒家以《诗》、《书》、《易》、《礼》、《秋》、《乐》等《六艺》为法式,而《六艺》的本文和释传以千万计,几代相继不能通其学问,有生之年不能穷究其礼仪,所以说儒家“学说广博但殊少抓住要领,费了力气却很少功效”至于序列君臣父之礼,夫妇长幼之别,即使百家之说也是不能改变它的。
墨家也崇尚尧舜之,谈论他们的品德行为说:“堂三尺,堂下土阶只有三层,用茅草搭盖屋而不加修剪,用栎木椽而不经刮削。用陶簋吃饭,用陶铏喝汤,吃的是糙米饭和藜藿的野菜羹。夏天穿葛布衣,冬天穿鹿裘”墨家为死者送葬只一副厚仅三寸的桐木棺材,送葬者恸哭而不能尽诉其哀痛。教民丧礼,必须以此为万民的统一标准。假使天下都照此法去。那贵*尊卑就没有区别了。世代不同,时势变化,人们所的事业不一定相同,所以说墨家“俭啬而难以遵从。”墨家学说的要旨本节用,则是人人丰足,家家富裕之。这是墨学说的长,即使百家学说也是不能废弃它的。
法家不区别亲疏远近,不区分贵*尊卑,一律依据法令来决断,那么亲亲属、尊长上的恩关系就断绝了。这些可作为一时之计来施行,却不可长用,所以说法家“严酷而刻薄寡恩”至于说到法家使君主尊贵,使臣下卑下,使上下名分、职分明确,不得相互逾越的主张,即使百家之说也是不能更改的。
名家刻细烦琐,纠缠不清,使人不能反求其意,一切决取于概念名称却失弃了一般常理,所以说它“使人受约束而容易丧失真实”至于循名责实,要求名称与实际行比较验证,这是不可不予以认真考察的。
家讲“无为”,又说“无不为”,其实际主张容易施行,其文辞则幽微妙,难以明白通晓。其学说以虚无为理论基础,以顺应自然为实用原则。家认为事没有既成不变之势,没有常存不变之形,所以能够探求万的情理。不超越情的事,也不落后情的事,所以能够成为万的主宰。有法而不任法以为法,要顺应时势以成其业;有度而不恃度以为度,要据万之形各成其度而与之相合。所以说“圣人的思想和业绩之所以不可磨灭,就在于能够顺应时势的变化。虚无是的永恒规律,顺天应人是国君治国理民的纲要”群臣一齐来到面前,君主应让他们各自明确自己的职分。其实际情况符合其言论名声者,叫“端”;实际情况不符合其言论声名者,叫“窾”不听信“窾言”即空话,*邪就不会产生,贤与不肖自然分清,黑白也就分明。问题在于想不想运用,只要肯运用,什么事办不成呢。这样才会合乎大,一派混混冥冥的境界。光辉照耀天下,重又返归于无名。大凡人活着是因为有神,而神又寄托于形。神过度使用就会衰竭,形过度劳累就会疲惫,形、神分离就会死亡。死去的人不能复生,神、形分离便不能重新结合在一起,所以圣人重视这个问题。由此看来,神是人生命的本,形是生命的依托。不先安定自己的神和,却侈谈“我有办法治理天下”,凭借的又是什么呢?
太史公职掌天文,不民事。太史公有名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