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积善之方(7/10)

个人善事,不能只看前的效果,而要讲究是不是会产生传下去的弊端;不能只论一时的影响,而是要讲究长远的是非;不能只论个人的得失,而是要讲究它关系天下大众的影响。

现在所为,虽然是善,但是如果传下去,对人有害,那就虽然像善,实在还不是善;现在所行,虽然不是善,但是如果传下去,能够帮助人,那就虽然像不善,实在倒是善!这只不过是拿一件事情来讲讲罢了。说到其它,还有很多。例如:一个人应该的事情,叫义,但是有的时候,的事,也会错,了倒反而坏事。

譬如坏人,可以不必宽放他,有人宽放他,这事情不能说不是义;但是宽放了这个坏人,反而使他的胆更大,坏事得更多;结果旁人受害,自己也犯罪;倒不如不要宽放他,给他儆戒,使他不再犯罪的好,不宽放他,是非义,使这个人不再犯罪,是义,这就叫非义之义。

礼貌是人人应该有的,但是要有分寸,用礼貌对待人,是礼;但若是过份,反而使人骄傲起来,就成为非礼了,这就叫非礼之礼。

信用虽要,但是也要看状况,譬如:顾全小的信用,是信;要顾全小信,却误了大事;反而使得大信,不能顾全,此变成非信了,这就叫非信之信。

人本来是慈;但是因为过份的慈,反而使人胆变大,闯大祸,那就变成不慈了,这就叫非慈之慈。这些问题,都应该细细地加以判断,分别清楚。

什么叫偏正呢?从前明朝的宰相吕文懿公刚才辞掉宰相的官位,回到家乡来,因为他官清廉,公正,全国的人都敬佩他,就像是群山拱卫著泰山,众星环绕著北斗星一样。独独有一个乡下人,喝醉酒后,骂吕公。但是吕公并没有因为被他骂而生气,并向自己的用人说:这个人喝酒醉了,不要和他计较。

吕公就关了门,不理睬他。过了一年,这个人犯了死罪狱,吕公方才懊悔的讲:若是当时同他计较,将他送到官府治罪,可以藉小惩罚而收到大儆戒的效果,他就不至于犯下死罪了,我当时只想心存厚,所以就轻轻放过他;那知,反而养成他天不怕地不怕的亡命之徒的恶。他以为就算是骂宰相,也没什么大不了,一直到犯下死罪,送了命。这就是存善心,反倒了恶事的一个例

也有存了恶心,倒反而了善事的例。像有一个大富人家,碰到荒年,穷人大白天在市场上抢米;这个大富人家,便告到县官那里;县官偏偏又不受理这个案,穷人因此胆更大,愈加放肆横行了。于是这个大富人家就私底下把抢米的人捉起来关,他的丑,那些抢米的人,怕这大富人家捉人,反倒安定下来,不再抢了。若不是因为这样,市面上几乎大了。所以善是正,恶是偏,这是大家都知的。但是也有存善心,反倒了恶事的例

这是存心虽正,结果变成偏,只可称正中的偏;不过也有存恶心,反倒了善事的例,这是存心虽是偏,结果反成正,只可称偏中的正;这理大家不可不知。怎样叫半满的善呢?易经上说:一个人不积善,不会成就好的名誉;不积恶,则不会有杀的大祸。

书经上说:商朝的罪孽,像穿的一串钱那么满;就仿佛收藏东西装满了一个容里一样。

如果你很勤奋的,天天去储积,那么终有一天就会积满。商朝由开国一直到纣王,它的过失罪恶,到此时便积满了,因此迅速亡国。如果懒惰些,不去收藏积存,那就不会满。

所说的积善积恶,也像储存东西一样,这是讲半善满善的一说法。

从前有一人家的女,到佛寺里去,想要送些钱给寺里,可惜上没有多的钱,只有两文钱,就拿来布施给和尚。而寺里的首席和尚,竟然亲自替她在佛前回向,求忏悔灭罪。后来这位女了皇了贵妃,富贵之后,便带了几千两的银来寺里布施。但是这位主僧,却只是叫他的徒弟,替那个女回向罢了,那个女不懂前后两次的布施,为什么待遇差别如此之大?就问主僧说:我从前不过布施两文钱,师父就亲自替我忏悔。现在我布施了几千两银,而师父不替我回向,不知是什么理?

主僧回答她说:从前布施的银虽然少,但是你布施的心,很真切虔诚,所以非我老和尚亲自替你忏悔,便不足以报答你布施的功德;现在布施的钱虽然多,但是你布施的心,不像从前真切,所以叫人代你忏悔,也就够了。这就是几千两银的布施,只算是半善;而两文钱的布施,却算是满善,理在此。

又汉朝人钟离把他炼丹的方法,传给吕宾,用丹在铁上,就能变成黄金,可拿来救济世上的穷人。吕宾问钟离说:变了金,到底会不会再变回铁呢?

钟离回答说:五百年以后,仍旧要变回原来的铁。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