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靠山。两者都合,让新政在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的推广,并且很快就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并且广泛为百姓所接受,成为了帝国发展的最大动力!
一是再次改变政府结构,通过新增加门来削弱内阁总理大臣对各门的影响。当然,其中有一是没有改变的,那就是各门的长除了接受内阁总理大臣的直接领导之外,还直接向皇帝负责。换句话说,内阁总理大臣并没有办法直接控制内阁的各个门,在内阁大臣都有权力向皇帝提请奏章,以及禀奏国务的情况下,内阁总理大臣实际上就成为了被皇帝安排在了内阁中的大家,如果内阁总理大臣想要与皇帝争权的话,那么他首先考虑的就应该是怎么去对付下面的那些大臣,以及绕过皇帝对内阁的控制。显然,这本是不可能的,因为不是谁,绝不可能控制所有的内阁大臣,皇帝也不例外。显然,这一办法实际上是加了内阁政府的权力平衡,在增设了更多的门,更加细化了各个门的权限之后,任何人在内阁中都无法拥有绝对的控制大权了。
不过,这制度也有自的缺陷,其中最为明显的一就是,内阁总理大臣的现,实际上是让帝国多了一个类似于丞相的人,而相权与皇权本就是矛盾的。在于谦担任内阁总理大臣的时候,这个问题还不明显,毕竟于谦并无夺权的任何想法,同时,于谦本人也是新政的拥护者,是皇帝的拥护者,他没有任何理由要与皇帝争夺对帝国的控制大权。不过,谁能保证在于谦之后,就没有其他的“丞相”来与皇帝争权吗?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以说,当时政府改革的心就是要控制住内阁总理大臣手里的权力,不仅仅朱祁钰这么想,于谦也是同样的想法。历史上对于谦的评价很多,所以也就不多说了。在两人都认识到,如果内阁总理大臣的权力过大的话,这对帝国的稳定将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因此,两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用了两个重要的办法。
二是改变内阁总理的任命,监督办法。以往,内阁总理是由皇帝任命,然后在贵族议院走了个表决的过场之后,就可以上任了。现在,朱祁钰取消了贵族议院在这一事上的权力。内阁总理直接由皇帝任命,并且直接向皇帝负责。作为换条件,朱祁钰将罢免与弹劾内阁总理大臣的权力分了一半给贵族议院,即贵族议院有权力提罢免与弹劾内阁总理的议案。该议案在议院通过之后,将直接呈给皇帝,经皇帝批准,就能罢免内阁总理大臣。当然,如果皇帝愿意的话,也可以直接罢免内阁总理大臣,并且任命新的内阁总理大臣。而这么的目的,除了将内阁总理完全变成皇帝在内阁政府中的大家之外,还有一层意义。那就是,将议院完全设置成为了内阁的监督机构,内阁总理大臣也将受到议院的监督!
采用了这两个办法之后,内阁总理大臣的权力实际上受到了更大的限制,而且其在政治上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可以说,于谦是帝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位内阁总理大臣。在他的那个时代,帝国的内阁总理大臣,实际上就是帝国的二号元首。这虽然与帝国当时的情况有一些关系(没有太,也就没有副元首),但这也是皇帝对于谦的信任所产生的直接结果。显然,在于谦之后,绝对没有第
这个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毕竟于谦已经老了,经历了这十多年的风雨,他已经从一个意气风发的中年人变成了一个老。再伟大的人,能够战胜所有的敌人,但是却永远无法战胜时间,任何人在时间面前都会失败。当然,于谦也不例外,他可以陪伴着年轻的皇帝走过最为艰苦的岁月,可以辅佐皇帝战胜任何一个大的敌人,但是当苍老到来的时候,于谦也只能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