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很难拿足够的经费研制武。在“施鼐兴计划”中,德国是获益最少的国家,主要是德国一直奉行大欧洲政策,而这与唐帝国的本国家利益是相抵的,除了在战后前两年里,唐帝国减免了分德国拖欠的战争债务,并且为德国提供了一定的支持,随后唐帝国就没有继续为德国提供经济复苏所需要的援助。战后,德国的第一任务是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恢复国内经济。同时还得扶持占领下的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北地区发展经济,还得援助由其扶持的俄罗斯民主共和国发展经济。在这么多的投下。德国有能力研制原弹吗?
可以从战后德国政府逐年公布的经济报告中看,在战后的前五年里,德国的经济是相当张的,而且国内局势也一度张,当时德国甚至不得不通过继续拖欠战争债务来恢复国家经济,还差因此而遭到唐帝国与波斯帝国的经济制裁。完全可以想像,德国政府在这个时候能够拿多少钱来发展原弹。
除了经费之外,最大的一个疑问就是,德国试爆的第一枚原弹是用钵的“内爆式”原弹,而不是“枪式”结构的。这也与另外几个有国家的情况不一样。可以说。德国是唯一在第一次试爆原弹时就采用“内爆式”结构的国家。
相对而言“内爆式”要复杂得多,就算有足够的钚元素,在技术方面为了保险起见,也不应该首先采用“内爆式”更重要的是,任何国家首先要保证的是原弹的有无,而不是原弹的结构有多先,因此采用“枪式”结构就成了理所当然的选择了。
虽然很多人认为,德国行了大量前期研究。而且有着大量的工程师与科学家,在技术方面不成问题,可是当时德国要与唐帝国抗衡,首先要保证的绝对是有无问题,而不是先问题,那么,德国有何理由直接就用更复杂,更可能失败的“内爆式”结构呢?
据这些判断,很多人都认为,当时唐帝国在国遗失了一枚原弹,就是代号“橙”的那枚原弹,而且这枚原弹通过秘密途径被国政府送到了德国去。那么,国为什么要将“拣”到的原弹送给德国呢?
国的动机并不理解。如果战后没有一个可以与唐帝国分抗礼的国家的话,那么唐帝国就将独霸全世界。而国也很有可能被彻底的分裂。甚至失去统一的机会,这是对国最为不利的。而只要有一个国家能够与唐帝国竞争,那么唐帝国就不敢为所为,就会受到牵制,就算国在战败后被分裂,那么也有再次统一的机会,拥有再次崛起的机会。德国就是这样一个理想的国家,德国有与唐帝国竞争的政治需要,而且也已经与唐帝国产生了矛盾,更拥有与唐帝国竞争的实力,因此,让德国获得与唐帝国竞争最基本的砝码——原弹。是确保国战后利益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