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继续轰炸大城市,可以赶在疏散完成之前杀伤更多的人员。毕竟,所有向内地转移的居民都将成为工厂的工人,继续为军生产武装备,弹葯资,这就会助长军的战斗力,让国持更久。而分散轰炸工厂,则可以削减国的战争潜力,让这些工厂永远都无法恢复生产,可是当时情报门提供的参考意见是,任何转移的工厂在三到四个月之内无法恢复正常生产,而且要达到全产能,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而半年之后,局势肯定会有重大改变。
可以说,这是自战略轰炸开始以来,行动规模最大,而且组织最为复杂的一次轰炸行动了。更重要的是,在这次轰炸行动中。郝东觉首先提了“防空压制”地新式战术。罗云冲很清楚郝东觉在指挥航空作战方面地才华,在郝东觉提了这个观之后,他直接就采纳了,而且授权郝东觉全权负责。
大分轰炸机都将前去轰炸弗吉尼亚比奇,轰炸机群分成了十五个编队,每个编队八到十个中队。共计1600余架轰炸机参加行动。轰炸重是弗吉尼亚比奇的主城区,以及几座重要的工厂,特别是为海军提供零备件的两家工厂。
九日,轰炸行动地策划工作基本上完成。这次仍然将集中动所有的轰炸机,只是这些轰炸机将分执行两个任务。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轰炸诺福克军港的轰炸机有五支编队,每支编队十个中队。一攻六百架轰炸机,分成五批。重轰炸港基础设施,以及周围的军营地,仓库,机场等等军事目标。同时,第二特混舰队也将参加轰炸行动,派遣至少6个中队的舰载轰炸机去打击港内的舰船。
就在罗云冲犹豫着是否应该转变轰炸方式的时候,一名级参谋提了一个相当大胆的建议,那就是趁国忙着转移工厂与人员的时候,集中力量轰炸国东北地区的大型军事目标,比如诺福克军港,以及位于特拉华州的米尔福德航空兵基地,首先摧毁国东北地区的防御力量,然后再展开全面轰炸。
经过了反复思考后,罗云冲采纳了这个建议。而且他首先就选择了诺福克军港为打击目标。当然,轰炸行动不可能只集中在诺福克,为了掩护轰炸行动,更准确的说是掩饰打击军事目标的轰炸战术,同时还将全面轰炸邻近诺福克的弗吉尼亚比奇。
如果从总影响来看,轰炸尔迪的意义更为重大。虽然在尔迪死于轰炸的国人并不是很多,比起波士顿与纽约。乃至国东南的很多中型城市都要少得多,但是正是对尔迪的全面轰炸让国被迫开始向内地转移工厂。可以说,直到这个时候,战略轰炸才走上了正轨,而且战略轰炸地真正意义也显现了来。
为了压制军的防空战斗机,同时让舰队避免遭到军航空兵的反击,第二特混舰队将动三个中队的战斗轰炸机提前袭击米尔福德航空兵基地。参加压制行动的都是帝国海军舰载航空兵最优秀地飞行员。另外还将有至少一个小队的侦察机为这些战斗机提供支持。
担负护航任务地是署在百慕大群岛的5个中队的护航战斗机。以及第2支援舰队动的18个中队的护航战斗机。这样。就能够保证为每支轰炸机群。包括战术轰炸机群提供护航掩护。
罗云冲在8日就拿到了情报,得知国正在行大规模的工业与人疏散。当时,他面临着一个选择,一是继续集中轰炸国东北地区的大城市,比如弗吉尼亚比奇就是他选定的下一个目标。要么转为轰炸工业目标,即分散轰炸,不再集中攻击大城市,因为国东北地区的很多工厂是在中小城市,而不是完全集中在大城市的,反而是大城市的工厂相对数量要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