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照你说来,究竟这个数,可以逃得过去么?禅师说:命由我自己造,福由我自己求;我造恶就自然折福;我修善,就自然得福。从前各诗书中所说,实在是的的确确,明明白白的好教训。我们佛经里说:一个人要求富贵就得富贵,要求儿女就得儿女,要求长寿就得长寿。
只要善事,命就拘他不住了。因为说谎是佛家的大戒,那有佛菩萨还会说假话,欺骗人的呢?
我听了以后,心里还是不明白,又一步问说;孟曾说:凡是求起来,就可以得到的,这是说在我心里可以得到的事情。
若是不在我心里的事,那么怎能一定求得到呢?譬如说德仁义,那全是在我心里的,我立志要一个有德仁义的人,自然我就成为一个有德仁义的人,这是我可以尽力去求的。若是功名富贵,那是不在我心里的,是在我外的,要别人肯给我,我才可以得到。倘若旁人不肯给我,我就没法得到,那么我要怎样才可以求到呢?云谷禅师说:孟的话不错,但是你解释错了。你没看见六祖慧能大师说:所有各的福田,都决定在各人的心里。福离不开心,心外没有福田可寻,所以福祸,全在自己的内心。只要从心里去求福,没有应不到的!
能向自己心里去求,那就不只是心内的德仁义,可以求得,就是外的功名富贵,也可以求到,所以叫内外双得。换句话说,为了福田而求仁求义,求福,求禄,是必有所得的。
一个人命里若有功名富贵,就是不求,也会得到;若是命里没有功名富贵,就算是用尽了方法,也求不到的。
所以一个人,若不能自己检讨反省,而只是盲目地向外面追求名利福寿;但得到得不到,还是听天由命,自己毫无把握。这就合了孟所说,求之有,得之有命的两句话了。
要知纵然得到,究竟还是命里本来就有的,并不是自己求的效验,所以可以求到的,才去求,求不到的,就不必去求。
倘若你一定要求,那不但外的功名富贵求不到,而且因为过份的求,过份的贪得,为求而不择手段,那就把心里本来有的德仁义,也都失掉了,那岂不是内外双失么?所以求是毫无益的。
【求富贵呀得富贵,求儿女呀得儿女,求长寿呀得长寿,没有什么求不到呀,求不到!只要好事,从心里去求,心就是福田呀,千万别求;心就是福田呀,千万别求。】
云谷禅师接著再问我说:孔先生算你终的命运如何?
我就把孔先生算我,某年考的怎么样,某年有官,几岁就要死的话详详细细的告诉他。云谷禅师说:你自己想想,你应该考得功名么?应该有儿么?我反省过去所作所为,想了很久才说:我不应该考得功名,也不应该有儿。因为有功名的人,大多有福相。
我的相薄,所以福也薄。又不能积功德积善行,成立厚福的基。并且我不能忍耐,担当琐碎繁重的事情。别人有些不对的地方,也不能包容。因为我的情急燥,肚量窄小。有时候我还自尊自大,把自己的才、智力、去盖过别人。心里想怎样就怎么,随便谈讲。像这样举动,都是薄福的相,怎么能考得功名呢!
喜净,本是好事;但是不可过分,过分就成怪脾气了。所以说越是不清洁的地方,越会多生东西来。相反地,很清洁的反而养不住鱼。
我过分地喜清洁,就变得不近人情,这是我没有儿的第一缘故。
天地间,要靠温和的日光,和风细雨的滋,才能生长万。我常常生气发火,没有一和育之气,怎么会生儿呢?这是我没有儿的第二缘故。
仁,是生生的本,若是心怀残忍,没有慈悲;就像果一样,没有果仁,怎么会长果树呢?所以说,忍是不会生养的;我只知惜自己的名节,不肯牺牲自己,去成全别人,积些功德,这是我没有儿的第三缘故。